当代年轻人的“上岸”潮中,也有人选择反向操作,他们是怎么想的?
“年薪翻几十倍,谁会后悔离开啊”
象象
(资料图)
29岁
前公务员,现互联网公司主管
作为一个山东男孩,毕业前一年我就早早准备了考公,毕业后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跟我一起考进体制内的人,都是抱着要干到退休想法。但是工作第三年,我就有点干不下去了。
最大的原因还是工作忙,内容琐碎繁复,到手的钱也不多。和别人认为的公务员有双休的固定印象不一样,我们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周六日还是有工作,加班也是日常。工作那三年,除了有一年外派,休息时间相对比较宽裕外,剩下的两年基本上没有周六日。
现在不是流行gap day嘛,那个时候我只有周五下午可以早下班,相当于gap两个小时,就是喘口气的程度而已。三年下来没什么存款,有一年因为过度劳累,细菌感染住院,出院后养身体又花了不少钱,总之现在想起来过得很惨。
2019年,我辞掉了工作,跟家里人商量时,我妈在电话里崩溃了,她说她帮我找的相亲对象就是看中我在北京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工作稳定,你好歹也算是相亲男孩里中上等吧,怎么说辞就辞”,当时我妈说这个话,我都想笑,辞了工作,正好断了爸妈要给我安排相亲的念头。
前年年底,我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加上年终奖和补贴,年薪算是翻了好多倍,原来十几万直接升到了近百万。评绩效的时候,领导对我的工作评价很积极。说实话,我在这里得到了以前没有得到过的满足感,不一定是钱,还有认可和信心,和一个team一起工作,哪怕是多吃点苦也值得。
今年过年,我妈还在电话里酸我,说光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我直接回了一句:“是的,我就是看上钱了。”
“千万人想挤进来的地方,我想离开”
TigerOne
29岁
原国企主管,现互联网公司主管
像我这样离开体制的人其实不少。尤其对那些有事业心,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的人来说,离开是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我考了家乡所在三线城市的一个事业单位编,那时候还算好考,我对外戏称自己的工作就是个“资料管理员”,因为本科学的是档案管理,刚进来的时候是带着专业对口的光环的,结果实际工作就是坐办公室,真的是喝茶看报纸帮领导写稿子,干了一年我就辞了。
后来我跨考了金融类的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国企做投资方面的工作,薪资待遇一般,工作也很难放开手脚。有时候我陪着领导出差好多天,正经工作没怎么做,反而是陪领导和子公司应酬的事情特别多,平生第一次喝酒喝到当场吐就发生在那段时间。
工作里有一半的PPT、文件都是在高铁上弄的。有一次为了改个数据,在车站的厕所隔间里我打开了电脑。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么忙,但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少,涨个1000块钱工资都算多的了,谈不拢你就得走人。
今年年初,我辞掉了这份工作,领导做了好长时间思想工作,但我还是很坚持。“多少人想挤破头进来,你这一走千万别后悔”,这是和领导微信上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回复。
“为攒出开店的本金,我去大厂当螺丝钉”
S
90后
原事业单位职员,现互联网公司运营
我2019年从一家稳定的事业单位跳槽出来的,这几年周围人没少问我“是否后悔”,不过我下定决心辞职那会儿新冠还没开始,人也没有长前后眼,无法预料未来。
当时想离开体制的原因挺老生常谈的,就是温水煮蛙煮久了,觉得自己再那么耗下去可能人生真的就那样了。那会儿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早早地被限定住,加上当时单位里有个关系不错的姐妹辞职去开酒吧了,我就觉得挺受鼓舞的,所以就趁着那么一口气还在,一咬牙辞职了。
我是辞职之后才开始想之后规划的,我平时喜欢喝咖啡,以前在单位工作清闲的时候也学过一点拉花手冲什么的,想着如果以后能开家自己的咖啡店也不错,不过在体制内工作没啥钱,我家也没条件赞助我,那么启动资金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缺钱的话,就先攒钱呗,四五年前大厂在我们体制内人的眼里还是高收入的代名词,我去咨询了一下在大厂工作的老同学,他们说有技术壁垒的工种不太适合我,可以试试投运营那种门槛不那么高的岗位。
面试的时候,HR问我对加班的看法,我信誓旦旦地说我就是因为有事业心才离开事业单位的,逻辑上多通顺啊,现在想想这都是什么没经过社会毒打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太凡尔赛了。
从结果上来说,这几年我确实攒了些钱,加上前两年疫情也没什么消费,开源节流共同作用之下,开店的本金是差不多了,但去年开始我突然意识到,开个小店在当下有太多不确定性,可能你辛辛苦苦张罗起来了,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那我前期的投入不就全都打水漂了?
所以我暂时还在大厂里苟着,继续卷显然也不太现实,眼看着35岁不远,留给我思考的时间可能也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