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日前,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联合行业编制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最佳实践(2022年)》(以下简称《城市评价》)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研究在2021年度评价的基础上,将评价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从政策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示范竞争力、消费推广支撑力、融合发展支撑力等6个方面对部分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形成最佳实践总结,旨在提供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参考。
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苏州、杭州、武汉、无锡、天津、郑州、合肥、南京、淄博、海南自贸区、成都、济南、青岛处于竞争力第二梯队;西安、长春、芜湖、沧州、保定、常州、大连、厦门处于竞争力第三梯队;除此之外的其他城市在总体竞争力上稍落后。
根据评价结果,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呈现区域不均、东部占优的格局。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结果排名前20的城市中,东部地区市(省)占13席领先,中部地区占5席,西部地区占2席,东北地区暂无城市入围。分析原因,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等作为区域经济、科技、产业、政治、文化的中心,有能力聚集大量物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等方面有力支撑。
此外,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与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相关性不明显。按汽车年产量排名,我国七大汽车工业城市为广州、上海、长春、重庆、柳州、武汉、北京。本研究中排名前七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苏州。这是因为,智能网联汽车不再是单一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运载工具,而是与信息通信、交通、能源等深度融合下的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汽车产业基础不再是决定未来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城市,有望在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换道超车,取得新的优势。
未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将持续跟踪、服务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总体发展。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和指标权重,扩大城市评估范围,完善发展指南内容,为城市/区域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另一方面,联合行业在《城市评价》的指导下,支持城市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实践应用落地,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
(主办方供图)